中食网 > 法规 > 正文
2016:法规新政为进口食品企业带来哪些利好与挑战
时间:2016-02-14 07:51:41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环境变化巨大。这一年,利好不断,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中韩和中澳自贸协定生效、跨境购和自贸商城开始兴起,跨境电商平台纷纷“跑马圈地”,微商掀起“全民海淘”“全民代购”热潮。近年来,极具消费潜力的中国进口食品市场吸引了一大批经销商试水。然而,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进口食品市场实则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会被市场淘汰。

  在2016年,这些新变化将给进口食品的经销商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新规条款中又有哪些细节该重点把握?2016年做好进口食品应了解政策、关注变化,认清行业发展态势。

  政策法规

  新法条款增多细节需要注意

  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与2009版食品安全法相比,涉及食品进出口的第六章由原来的9条增至11条,相关条款在适用范围、监管部门、惩罚力度等方面上都有所调整。

  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更加强化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以往只有食品生产商需承担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现在进口总代理也将成为生产经营者的主体,一旦有质量问题,也同样将追究他们的责任。

  进口企业将面临新的经营风险,国家严禁销售质量不合格和添加剂超量超范围的进口食品。如果被抽检到有问题存在,产品将面临被销毁或者退运的风险,进而会产生巨大的金钱损失,并错过最佳的销售期。相关专家表示:“为了规避产品被销毁或退运的风险,进口企业应着重做好产品进口之前的合规预审。除了要注意进口食品质量和合规添加物本身,还应该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的规范标注等硬性要求,确保所有食品都有清晰合规的中文标签。”

  如果不合格的进口食品被终端执法部门查出,进口商将会负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据了解,如果只是标签、说明书等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也不会误导消费者,会由相关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若主观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索赔支付价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若是非主观原因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但需在没收相关食品的同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国家开始加强对网络销售的食品进行监管,消费者如果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食品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和食品生产者赔偿。因此,从事电商的企业要格外注意所售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人民币汇率下跌多措施规避风险

  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入篮SDR、美联储加息、人民币汇率指数发布等一系列事件导致人民币汇率跌宕起伏,整体呈下跌趋势。2015年12月31日,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为6.4943,全年累计下跌2896个基点,贬值幅度达4.46%,继2014年贬值2.42%后连续第二年出现年度贬值。整体看来,人民币汇率主要以“8.11汇改”为分水岭,1-7月先贬后升,而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经历短暂上行后,又趋于贬值。

  2015年进口食品的复合增长率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据了解,2015年1—8月份,进口食品复合增长率维持在23%左右,与往年相比,略微有所下降。但是1—11月份的进口食品复合增长率基本跌到4%左右,本该是圣诞、元旦、年货等节日备货旺季的9—11月份,进口食品复合增长率却一落千丈,很多进口商开始持观望的态度。尽管下跌如此严重,进口食品4%的复合增长率仍然是我国所有进口品类和出口品类中唯一一个正向增长的复合增长率。

  中粮进口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姚峥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是一种不可控的经济环境,2016年人民币汇率预计还有贬值空间。人民币汇率的下降对于中国进口食品发展是有较大影响的,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手段规避由汇率带来的风险。”

  据介绍,应对汇率变化的方法除了有效的金融手段外,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改变对外货币结算策略;第二,调控采购货币区域产品的比例,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商品型货币国家进口食品的采购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