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文化 -> 正文
我是陕西米皮店老板: 一碗碗米皮寄托着浓浓的乡愁
时间:2016-06-16 11:01:21 来源:齐鲁晚报

  “老板,两碗米皮。”“老板,能快点吗?”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半是我和妻子最忙的时候。妻子常常是跑步上餐,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我们才有时间吃口饭。这时候妻子先去睡个把小时,等到四点来钟再换我眯一会。晚上一阵忙碌后,收拾、准备又忙到凌晨。我今年已经48岁了,明显感觉体力跟不上了。

  开店虽然辛苦,但是抬头看一看店里墙上贴满的上千张五颜六色的留言条,我便又有了干劲。贴条的创意源于一位山财大的小老乡,那天是2010年1月3日,他在一张粉色的便利贴上写下:“吃过家乡的面,太有感觉了!陕西人顶起!”

  渐渐的,墙上的留言纸片越来越多。“23岁这天,油泼面当长寿面了!这一岁,大四、考研、就业,意义重大,这一天,我留给了这里!”“领证了,来碗面;结婚了,来碗面。儿子,到你出生了,陪你爹娘来吃面!”闲暇片刻,我看着这些暖心话,就不觉笑出声来。

  2004年4月27日,在老家生意失败后,我和妻子带着三包行李,怀揣着跟朋友借的9500块钱,忍痛告别刚读初一的女儿和刚到上学年纪的儿子,从老家陕西户县来到济南,想从头再来。

  我们在姚家摆地摊卖正宗的陕西米皮,风吹日晒,城管驱赶,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头几年,妻子常常因为想念远在老家的孩子,在黑夜中默默流泪。

  老是摆地摊,总不是个办法。记得一个北风呼啸,飘着小雪的夜晚,一位姑娘在我摊上吃着冰凉的米皮,她的羽绒服帽子压得很低,那一刻给我的触动很大。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房子,让我的客人们坐在屋里吃呀!

  于是,2009年12月14日,我在舜玉南区的老崔米皮店开张了。考虑到米皮太单调,而且不适合冬天吃,店里增加了肉夹馍和油泼面。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很受欢迎,当天才十一点半妻子准备的食材就用完了。虽然我从没发过传单,但接下来的日子顾客一天比一天多。

  为了保持纯正的陕西风味,十几年来,我和妻子每天四点半起床,坚持所有食物都纯手工制作。妻子和面的时候,我便开始做米皮了。

  五十厘米直径的米皮每天早上我要花五个小时制作二百来张。大米打成米浆后,在放有笼布的箅子上铺匀,放入蒸柜中蒸熟。蒸柜一次只能蒸四张,每次一两分钟,要保证二百张的量需要一直站着等着,是个大工程。

  每年我店里的辣椒面要用一吨多。辣椒面是从老家运来的。干辣椒用石碾碾成片后,再用粉碎机打成粉。为了保证加工时不乱添东西,我总要在加工的现场紧盯一天,这样纯正的辣椒面每斤成本要12块钱,而不纯的只有8块钱。

  一碗米皮寄托乡愁。有一天,店里来了四位小姑娘。面上来了,大家纷纷动筷子,只有一位姑娘没有动,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从陕西来山东上大学的大一新生,看到这碗家乡的面,想家了。我忙安慰她:“姑娘先吃饭,别哭了。”后来,这位姑娘成了店里的常客,大学毕业时,她在店里留下了自己的字迹:“要毕业了,要回陕西了,还会想念这里的味道!”如今,有些同学毕业多年后还会回来看看当年写下的纸条。

  我的顾客中大部分是回头客,我看着一对对年轻人相恋结婚,怀孕生子,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有位年轻姑娘常和一个小伙子来吃面,要是哪天小伙子换了人,我还真得好好观察观察。我认人的能力很强,即使时隔三四年没来的老顾客,我依然能说出他要不要辣椒,加不加蒜。舜玉北区有个胖姑娘,放了学不爱写作业,这时大人只要答应她晚上来我店里吃面,她便立马乖乖写作业去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有自己的坚持,油泼面坚决不外带便是一条,因为怕影响口感。若是有要求加黄瓜、麻汁等破坏米皮正宗性的,我也从不满足。这些年也不时有人来找我谈合作,但我都没有答应,我要把正宗的纯手工米皮坚守下去,在一些环节,我一定要亲力亲为。米皮的最高境界就是筋、薄、细、穰(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往大米浆里加开水来调稀稠,由于外界温度和水开的程度不同,没有多年的经验,还真掌握不来。

  我每天见这么多人,第一眼就能看出这人好不好说话。也遇到很多热情的顾客,因面结缘,成了很好的朋友。山东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王铎就是店里的常客。他知道我和妻子平时很忙,很少有自己的时间,而我一直很想看《百鸟朝凤》。有一天王铎特意买了晚上九点半的票,还开车把我俩送到恒隆,等到十一点多电影结束又去恒隆接我们回来。

  离家这么多年,生意有了起色,但我心头总有遗憾。这些年来,只有过年时我和妻子才能回家住上一个月,最亏欠的就是孩子。我儿子前几天刚高考完,没有家长陪伴,他一个人上的“战场”。他是复读生,去年考得不理想,当时成绩出来后我的心情很复杂。

  回想起儿子十二三岁时上初中住校,自己拿着信用卡去银行取钱,营业员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我也没法开口要求成绩。去年,儿子看到高考成绩后,好久没和我们联系,当时我心里那个紧张那个愧疚啊!好在半个月后,儿子打来电话说要复读,我才松了口气。

  今年高考前,我打电话给儿子说:“我和你妈能做的就是给你做个坚持的榜样了。你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儿子轻声说道:“好歹我没学坏。”

分享到:
中食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